齒輪泵是 依靠泵缸與嚙合齒輪間所形成的工作容積變化和移動來輸送液體或使之增壓的回轉泵。由兩個齒輪、泵體與前后蓋組成兩個封閉空間,當齒輪轉動時,齒輪脫開側的 空間的體積從小變大,形成真空,將液體吸入,齒輪嚙合側的空間的體積從大變小,而將液體擠入管路中去。吸入腔與排出腔是靠兩個齒輪的嚙合線來隔開的。齒輪 泵的排出口的壓力完全取決于泵出口處阻力的大小。
一 對相互嚙合的齒輪和泵缸把吸入腔和排出腔隔開。齒輪轉動時,吸入腔側輪齒相互脫開處的齒間容積逐漸增大,壓力降低,液體在壓差 用下進入齒間。隨著齒輪的轉動,一個個齒間的液體被帶至排出腔。這時排出腔側輪齒嚙合處的齒間容積逐漸縮小,而將液體排出。齒輪泵適用于輸送不含固體顆 粒、無腐蝕性、粘度范圍較大的潤滑性液體。泵的流量可至300米(/時,壓力可達3×10(帕。它通常用作液壓泵和輸送各類油品。齒輪泵結構簡單緊湊,制造容易,維護方便,有自吸能力,但流量、壓力脈動較大且噪聲大。齒輪泵必須配帶安全閥,以防止由于某種原因如排出管堵塞使泵的出口壓力超過容許值而損壞泵或原動機。
2、 齒輪泵不適用于含硬質顆?;蚶w維的,適用粘度為5*10-5~1.5*103m2/s,溫度不高于70°C;如需輸送高溫液體,請使用耐高溫齒輪泵。
泵在泵體中裝有一對回轉齒輪,一個主動,一個被動,依靠兩齒輪的相互嚙合,把泵內的整個工作腔分兩個獨立的部分,吸入腔和排出腔;泵運轉時主動齒 輪帶動被動齒輪旋轉,當齒化從嚙合到脫開的在吸入側就形成局部真空,液體被及入,被吸入的液體充滿齒輪的各個齒谷而帶到排出側,齒輪進入嚙合時液體被擠 出,形成高壓液體并經(jīng)泵的排出口排出泵外。一臺完整的齒輪泵包括電機、減速器、聯(lián)軸器和泵頭幾部分,泵頭部分由泵殼、前后側蓋、齒輪軸、滑動軸承和軸封構成。高溫齒輪泵屬于正位移泵,工作時依靠主、從動齒輪的相互嚙合造成的工作容積變化來輸送熔體。工作容積由泵體、齒輪的齒槽及具有側板功能的軸承構成。
當齒輪方向旋轉時,熔體即進入吸入腔兩齒輪的齒槽中,隨著齒輪轉動,熔體從兩側被帶入排出腔,齒輪的再度嚙合,使齒槽中的熔體被擠出排出腔,壓送到出口管道。只要泵軸轉動,齒輪就向出口側壓送熔體,因此泵出口可達到很高的壓力,而流量與排出壓力基本無關。
2、提高齒輪泵運行壽命的措施(1)因泵體在高溫下運轉,故冷態(tài)安裝時配管上應設鉸支座,以防升溫后配管位移。
(2)聯(lián)軸節(jié)必須在泵體升溫后熱找正,以避免運轉時造成附加力矩。
(3)齒輪泵出口壓力測點要設聯(lián)鎖停止報警,否則,一旦排出管道受阻,易造成泵體損壞。
(4)泵起動時,在出口無壓力形成時,不可盲目提速,以防止軸或軸承過早損壞。
(5)清洗移液時,不要用泵輸送清洗液,應拆下內件,移液結束后再安裝,以免泵內混入異物。
(6)泵體熱媒夾套的溫度可稍低于前后夾套管的熱媒溫度。因為熔體粘度與剪切率成遞減函數(shù)關系,齒輪的擠壓,軸承的剪切將使熔體溫度經(jīng)過泵后上升 3~5℃,降低熱媒溫度可防止熔體降解。資料表明,通過降低軸承區(qū)的溫度,可大大增加軸承的承載能力,不需要更換大容量的泵,僅僅通過增加轉速就可使用齒 輪泵的輸出能力增加50%。
(7)提速要緩慢進行,不要使前后壓力急劇上升,以免損壞軸承或使熔體堵塞潤滑通道。
(8)齒輪泵出口后面的熔體過濾器要定期更換,不要長期在高壓乃至壓力上限運行。
(9)定期更換軸承可節(jié)省檢修費用。當發(fā)現(xiàn)軸或軸承內表面磨損量接近硬化層的厚度時,可將軸打磨后再次使用,而只更換軸承,這可使泵軸的壽命延長8~10年。
(10)如遇停電或熱媒循環(huán)中斷超過3Omin,則應將泵解體清洗后重新組裝,以免因熔體固化、裂解等造成軸承潤滑不暢而使泵損壞。
3、齒輪泵的運行管理日常維護
(l)齒輪泵的解體和清洗,升、降溫,起停都應嚴格按照規(guī)定操作,以避免不應有的損失。
(2)應注意保持增壓泵人口壓力的穩(wěn)定,使其具有穩(wěn)定的容積效率,以有利于泵本身運行和下游紡絲質量的穩(wěn)定。
(3)人口為負壓的填料軸封泵,應保持填料函處壓力高于外界大氣壓。背壓降低時,應及時調整填料函的壓力,否則會使泵吸入空氣,造成鑄帶條斷帶,影響切粒,導致切粒機放流。
(4)要經(jīng)常檢查熱媒夾套的溫度,主體與前、后蓋的熱媒溫度要保持一致。
(5)每一次產(chǎn)量提高時,要將當時的產(chǎn)量、轉速、出、入口壓力、電流值記錄下來,并將前后數(shù)據(jù)加以比較,認真分析,以便盡早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